此外,紧张、压力过大和空腹也是口臭的高发时刻。
防口臭的3个关键时段——
① 起床后
晚间睡眠导致唾液长时间处于分泌减少的状态,口腔菌群数量大幅增加,容易加重口臭。
② 紧张时
紧张时的压力会令唾液分泌减少,就可能出现口臭。
③ 晚餐前(空腹)
午餐后,残留在舌头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会使得口腔细菌不断滋生,晚饭吃得越晚,细菌量越多越容易产生口臭。
有些口臭可能是
疾病的体现
一般认为,口臭是肠胃不好或者口腔问题。
实际上,80% 以上的口臭源于口腔本身,即口源性口臭。
但我们需要当心的是非口源性口臭,多由某些疾病引起——
① 口腔疾病
龋齿、牙周炎、牙龈炎、口腔黏膜炎、龋齿、牙周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口臭。
② 扁桃体结石
扁桃体结石中有厌氧菌感染,会闻到类似蛋白质腐败的腥臭味,同时伴有咽痛、咽部异物感等症状。
③ 肠胃疾病
消化性溃疡、慢性胃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睡前积食等,都可能伴有口臭。
④ 维生素缺乏
缺乏维生素B 时,可能出现不同症状的唇、舌、口炎,缺乏维生素C 则会导致牙龈溃疡、出血,也会产生口臭。
⑤ 肠道菌群失调
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肠道内正常细菌繁殖,导致有害细菌大量滋生,产生气体,从而形成口臭。
⑥ 幽门螺杆菌感染
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氨及挥发性硫化物会通过反流进入口腔,幽门螺杆菌还会产生硫化氢、甲硫醇,让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受损,从而产生臭味气体。
⑦ 糖尿病
长期高血糖会导致人体牙龈组织抵抗力降低,因而糖尿病人容易出现口臭,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导致口中有一股特殊的烂苹果味。
⑧ 其他较严重情况
尿毒症会发出氨气味(类似尿液味道)、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可产生腐败血液的气味,重症肝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口腔异味。
除了上述的疾病因素外,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口臭——
平时摄入过多肉、高脂肪食物或饮酒,影响肠胃消化酶分泌,残留食物的味道会从食道传出。
刷手机的时间过长,一直不说话,下颚不活动,不做吞咽动作,就无法刺激唾液分泌,口腔细菌代谢产物就这样一直停留在口腔,若持续30分钟,就可能导致口臭。
如何摆脱口臭这种“难言之隐”?
教你 6 招
摆脱尴尬口臭
疾病原因导致的口臭,需要及时进行治疗。
而平时容易口臭的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——
① 刷舌苔
舌苔是脱落细胞、食物残渣及细菌混合物。舌背尤其是靠近舌根部位的舌苔,是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最多最集中的地方。
建议:舌苔太过厚重可用牙刷或刮舌板“轻刷”舌苔除味。
② 午饭后刷牙
前文有提到,午餐后口腔内的残渣会让细菌不断滋生,晚饭吃得越晚,细菌就越多,越容易产生口臭。
建议:午饭后刷牙或漱口。
③ 治疗口腔疾病
牙周炎患者大多有牙结石、牙周袋,这些地方非常适合细菌藏匿,细菌还会在牙结石表面生长和持续释放臭味,蛀牙孔也很适合细菌生存。
建议:蛀牙及其他口腔疾病要及时治疗,一年洗一次牙。
④ 记得吃早餐
起床时,口腔内的菌群数量会大幅增加,吃早饭能促进唾液分泌,减轻口臭。
建议:即使早上时间匆忙,也别忘了吃早餐。
⑤ 戒烟
长期抽烟会导致牙齿上出现黄黑色烟斑、结石,舌苔也会变色,还会导致口腔内菌群比例改变,出现口腔异味。
建议:及时戒烟也是防治口臭的方式之一。
⑥ 及时补水
补充水分能够冲刷口腔的细菌,使其浓度下降。
建议:平时多喝水滋润口腔,多次小口慢饮;口干舌燥时可用舌头在嘴里打转,促进唾液分泌。
人体免疫的 70 %,由肠道负责。
从出生后几小时内,肠道中就有微生物定植了,并相伴终身。
我们体内的微生物数量和细胞总数几乎相同。
因此,肠道微生态,也被浪漫地称为“另一个你”。
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,微生态制剂(通称“益生菌”)被国家卫健委所提倡。
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
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提到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。
人体微生态平衡指的是:人体内的菌群平衡。存在于人体多个部位,如口腔、胃肠道、呼吸道、皮肤等。
人体中 70 % 的免疫,由肠道负责,而肠道的健康由菌群平衡进行维持,营养吸收也离不开它们的辅助。
>> 感染新冠时,我们的肠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?
感染期间我们应用了各种抗病毒的药物,它们破坏了肠道中的部分有益菌,从而导致营养吸收变慢,因此,身体的恢复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微生态治疗相关内容:
"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,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。
重症、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。......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,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,预防继发细菌感染;有条件情况下可考虑恢复期血浆治疗。"
——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》
除此之外,益生菌也被用于功能性便秘、急性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、过敏性疾病等治疗研究。
▲图片来源:《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》
以菌治菌 调节免疫
益生菌在肠黏膜上形成【天然屏障】,调节免疫,同时还能缓解广谱抗生素带来的菌群失衡等副作用。
促进营养合成吸收
益生菌有助于合成和代谢人体的必需营养素,同时还能促进铁、镁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。
★小编建议——
日常选购益生菌应重点了解菌种/菌株、活菌量等信息,按需选择。
根据肠道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,益生菌应选择多菌种、高剂量混菌。
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
别忘了关爱身边爱你的人哦~
注意:食疗仅作为辅助效果,不能代替药物。
我是千叶百肽的小博,我们从事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,心系每一位国人的健康,也是国内首批进行「纯植物一氧化氮供体」提取改善三高方案的先行者。
码字不易,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,请各位看官能够收藏加关,我们还会做出更多原创的健康内容,谢谢各位!
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