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 不成功的恋爱,更有“谈”的必要性
那么,既然“大学恋爱”成功率这么低,那这恋爱究竟还有没有谈的必要性?
很多人恐怕都会是持有“赞同”的意见。
谁没有经历过青春年少,谁不是从懵懵懂懂走过来的。
纵然知道很多没有结果,依然很多人愿意尝试,没有经历过真正感情洗礼的人,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少了些什么。
“男女之情”本来就是本能的、非理性的。
情到浓时,是不能自已的…
只要“男未婚,女未嫁”,似乎没有什么,能打消两个相爱的人,在一起的愿望。
那么恋爱,乃至于初恋的发生也就无可厚非了,谁都会经历。
只是早晚的问题,谁不是在重重突围中,经历一个又一个人,才步入婚姻的殿堂。
03 关于“初恋”,你为何要放手?
只是有一点,需要指出:
为什么大多数人,都认为初恋难忘,可修成正果者,却很少呢?
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呢?
为何初恋容易夭折呢?
初恋,彼此都缺乏“感情”经验,往往对爱情,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这个时候,很多人是将自己内心,对完美恋人的期待,投射到对方身上。
这样的结果往往是:
热恋初,对方只是一面镜子,折射着我们内心,对完美异性的渴望,使我们看不见,真实的对方。
但是,当过了热恋期之后,彼此看见对方身上,越来越多与我们期望,不相符的、真实的彼此之后,开始对彼此感到失望。
紧接着,就是“摩擦”变得越来越多…
造成这样的原因,是因为“潜意识”通过争吵,来抒发对彼此的不满。
我们往往无意识地,试图通过争吵,改变对方,让对方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!
当最后意识到,对方无法改变时,就开始想到放手。
04 初恋,是没有“安全感”的恋爱
此外,年少时的恋情,很多还尚未成熟,只是一个雏形。
彼此都能感到,对方身上,很多不确定性和可塑性。
这让恋爱中的男女,都普遍缺乏安全感、信任感。
具体表现就是:
女生表现为,容易情绪化,总爱考验男生,是否真的爱自己。
而男生对女人,还不了解,看起来虽然很努力,但总是做的越多,错的越多。
不做又说你不爱,做多了又是错,真的是“太难了”!
青春时期的恋爱,模式多是源于影视剧、小说的桥段。
它们往往表现得,过分具有戏剧化。
所以,此时的恋情,更具有实验性的味道。
既然未来的可能性可以很多,恋爱过程就不会太勉强自己,遇到问题、矛盾时,也容易放弃。
据统计发现,“初恋”对于相当一部分人,是抱着相互取暖、填补空虚,而开始的。
大学恋情,不少就是在开始时,就并没想要把大学恋情,进行到底。
明知道不可为,还想要尝试,这是人的本性驱使。
05 从“初恋”到“婚姻”,需要冲破层层关卡,你能过得了几关?
另外,哪怕有些情侣,立志要把爱情进行到底。
但是,也终究要过毕业一关,毕业意味着,去往不同的单位。
在各自岗位上,遇见不同的人,体验着不一样的,人生际遇。
于是慢慢发现:
对方变了,彼此对伴侣的,期待和定义也变了…
渐渐的,两人的内心,距离越来越大。
大到不再思念彼此,大到不再啰啰嗦嗦的关心对方,大到忘记了两个人在一起的重要日子…
你知道离结束不远了,是时候该有个结局了!
人生好比打游戏,需要冲破一个又一个关卡。
就算你过得了工作这一关,那么再到谈婚论嫁时,又面临一次评估:
因为恋爱对象,是凭感性挑选的;
而结婚,则是需要理性参与的。
适合“谈情说爱”的,不一定适合“相濡以沫”。
恋爱是一定要谈的,你不谈,别人谈,你就损失了机会了,获得成长的机会。
一般而言,大学恋爱是可以一谈的。
当我们经历过,一两次失恋之后,对爱情不再,那么追求完美。
于是对爱的人,不再那么刻薄。
更重要是,通过恋爱,我们更懂,如何与异性相处。
也会让我们知道,如何让伴侣,跟我们相处舒服些。
这样在适婚年龄,遇到对的人时,才能更好的,把握住幸福!
06 初恋难忘的真正原因:契可尼效应
回过头来,我们聊一聊,为何初恋逝去了,多年后的我们,总还念念不忘呢?
前苏联心理学家,契可尼曾做过一项“著名研究”:
将受试者,分为甲乙两组,同时演算,相同的数学题。
其间,让甲组,顺利演算完毕;
而乙组,演算中途,突然下令,停止。
然后,让两组分别,回忆演算的题目。
结果竟然是:乙组,明显优于甲组。
就好比我们的初恋,虽然懵懵懂懂,但是正是这种投入其中的精神,让我们念念不忘。
正享受美好的时候,突然被中止,换做是谁都会记忆犹新。
这种未完成的不适感,深刻地留存于,乙组人的记忆中,久久不能放下。
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,“放下哪里有这么容易?”
而那些,已完成的人,“完成欲”得到了满足,便轻松地,忘记了任务。
之后,这个现象就称为“契可尼效应”:
表明一般人,对已完成了的、已有结果的事情,极易忘怀;
而对中断了的、未完成的、未达目标的事情,却总是记忆犹新。
初恋时,我们往往都是,不成熟的。
因此,在初恋中,总有很多遗憾。
并倾向于,把它当做某种“未完成事件”。
而这种,未完成的情结,再加上我们,对已经逝去的青春的怀念,大概就是,初恋如此“难于忘怀”的原因吧!
文 | 伟哒哒
图 | 网络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