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里不许打伞、房子会漏
过去像雨伞这类的一般也不给孩子玩儿,怕伞骨什么的扎着。要玩儿也得去外面玩儿,屋里不许玩儿,尤其是把伞撑开,说是在屋里撑伞、房顶会漏雨。这二者之间应该也没什么必然联系,但是了解那时的社会背景就能理解了。不知道您几位谁住过老平房,那会儿屋里的顶棚一般都是纸的:先用秫秸秆儿绑好架子,然后往上糊白纸,也有糊旧报纸的。当年有专门糊顶棚这个职业,现在可能都见不着了。屋里撑伞其实捅不破房顶,但有可能捅坏顶棚。捅破了还得糊,要不漏个大黑窟窿,多寒碜哪您说是不?另外还有一说,说屋里打伞不长个儿。
菜刀不许放盆里
用完菜刀可以放案板上、放桌子上都行,唯独不能放盆里。好比在客厅包饺子,您不得用菜刀切剂子吗?包完饺子往下收拾的时候,什么东西都可以放盆里一起端走,菜刀绝对不行,让老人看见是一定会挨骂的。这规矩估计现在还有有老人在讲,但年轻人大多不讲究,可能都不知道有这忌讳。其实这个规矩和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插碗里差不多,筷子竖着插的碗里,这叫倒头饭,不吉利;而菜刀放的盆里呢?不知道您哪位见过:在为逝者办葬礼的时候,参与出殡的亲友回来,家门口会放个盆、里面有把菜刀,进门之前要把刀翻过来,下一个人再翻回去。翻刀这个事儿好些人也不明白是什么讲儿,这是表示“一刀两断、天人永隔” 的意思。怕逝者的灵魂贪恋红尘、不能安息,没两天就回来看看,您说多吓人;尤其是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,您别“找”人家去,所以每个人都要翻!因为送葬的时候有这么个流程,您想要是老人看见谁把刀放盆里,能高兴吗?不过现在还保留这个传统的,应该是越来越少了,所以这个忌讳,恐怕知道的人也不多了。
家里有客人不能往地下泼水
过去人们住平房、住胡同的时候,串门儿是常有的事儿。一方面来说、进出方便;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会儿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慢,闲暇的时间比较多,所以东家串串、西家坐会儿,家长理短儿的聊闲天儿、打发时间。不管是街坊串门儿、还是朋友做客,不得给人端茶倒水儿的呀?一旦待的时间长了,茶叶乏了、水凉了,说给您换一杯,这个剩水不能直接泼地下,那相当于逐客令,代表嫌弃。有时候我们看一些老电影儿,还会有这种镜头,谁从自己家门口过,故意端一盆水往街上泼,这就等同于骂街一样。可是现在这情况少见了,因为他不像过去,家里地面多是水泥的、或者砖铺的,没事儿还往上潲点儿水呢,省得干,也省得起土,但现在基本都是地板砖、木地板、或者地毯,家里来不来客人您也不会往地下泼水。好比万一家里坐着外人呢,您不想让他待了、故意往地下泼水?那也太明显了吧?估计以后也就甭来往了。
说到串门儿,过去也有讲究:串门儿别赶饭点儿。这个很好理解:饭点儿串门、仿佛您要去吃人家一顿似的,让人讨厌、瞧不起。其实关键在于过去都穷,请不起客,特别是口粮都定量,请您一顿不要紧,月底全家饿三天。这么说可能有点儿夸张,但就说这意思,吃完饭再去串门儿,正赶上人家吃饭您去啦?人家是让您不让?不让吧、不礼貌,让吧、是真不够,也显得咱多没出息似的。
您瞧见了吗?连串门儿都有规矩,然而有些放到现在、还真就“过时”了,也没什么人注意了。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看做事儿多、穷讲究,老传统并非都是封建迷信、都是糟粕,仔细琢磨我们会发现,这些规矩也好、讲究也好、忌讳也罢,要么是教我们待人接物的礼仪,要么是出于人身财产安全的考虑,也许有的只是为了图吉利、讨个好彩头,但那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而已,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这恐怕也没什么错儿,您说呢?
注: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