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有,就是在棺中放置干燥的香料。
古人素有佩戴香囊的习惯,就是用来遮盖异味,带来芬芳的。香料对于掩盖遗体腐败的味道,同样具有很大作用。而且,有些香料除了具有芬芳的香气之外,还有杀菌和吸湿防潮的作用,对于遗体保存,也非常有益。
这种做法至少从汉朝已经开始了。比如湖北江陵汉墓,棺内就放置有杀菌的香料。马王堆一号汉墓,也发现了花椒、香囊、香枕等物。在《三国志集解》的引《述征记》注中说,刘表的儿子刘琮,将四方收集来的珍香药物数十石,捣碎之后,全部放到了刘表的棺中。到了晋朝永嘉年间,天下大乱,“郡人发其墓,表貌如生,香闻数十里”。可见香料对于遗体防腐和掩盖异味的奇效。
这一做法,在满清皇室也大量使用。在考古光绪陵墓时,考古人员在光绪皇后隆裕的棺中,发现了将近有半个棺木的糊状物。当时,打开棺木的军医伸手摸了一下,黏糊糊的,跑到另外呕吐了半天。后来才发现,这些糊糊根本没有异味,甚至还有淡淡的清香气,原来是棺中之前放置了大量干燥的香木碎屑。因为棺木长期泡水侵蚀进水,香木屑就被泡成了黏糊糊的烂糊糊。
还有,就是密闭棺椁。
古代丧葬,通常是內棺外椁的形制。外椁有石质的,多数是木质的。帝王的棺木通常都是选用上等木料,比如金丝楠木等。而且做工也极其的考究,当棺木的盖子闭合之后,基本上是严丝合缝,这已经可以避免异味的散发了。
同时,棺木也会刷上油漆,增强了棺木的密闭性,并且还会用油漆封闭棺木的缝隙,进一步增强了棺的密闭性。这就让棺内遗体腐败的味道很难散发出来。据考古发现,商代妇好的棺木就刷有油漆。到了清朝,慈禧的棺木,更是刷了数十层之多。
密闭的棺木,可以极大的隔离空气流通,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尸体的腐败速度,又可以隔离腐败的味道散发出来。所以,棺木即使停放很久,也不会闻到异味。
如果使用的是木质椁,棺木放在椁中,又加了一层隔离,异味就更加难以散发出来了。
因此,古人对于停放数月,甚至数年、数十年的灵柩,并不十分担心尸体腐败的问题。反正棺木闭合之后,通常情况下,是不会再次打开的。不管棺内的遗体如何,负责守护灵柩的人,还有祭拜、经过的人,都闻不到什么味道,这就已经足够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